欢迎访问江西生活网  今天是 2024年09月08日 星期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破壁者 ——香港创二代的传承与进击

下午三点,梁永申驱车离开他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的餐厅前往机场。他前往山东的飞机五点就要起飞,但他的时间很宽裕,因为高速建成后,从他的餐厅去宝安国际机场只需要20分钟车程。对于这个香港年轻人而言,此次飞行不过是他忙碌日程中的一抹常态。

90后梁永申,他和伙伴的足迹已随同他们的商业雄心,将足迹印刻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从繁盛的沿海城市到湖南、江西等内陆腹地,都留有他们探索的印记。如今,身为深圳市盛宴旺阁渔村餐饮发展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梁永申不仅肩挑多家餐饮企业的运营大梁,还频繁穿梭于各地,在产业投资领域寻求新的突破,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疆界。这一点,像极了他的父亲。

接棒与传承 香港创二代在深圳画出第二曲线

早在20世纪80年代,梁永申的父亲梁华,一位商业智慧与烹饪技巧同样炉火纯青的香港名厨,成为最早一批赴深圳寻求发展机遇的港人,他们北上的步伐预示着一场时代风云的序幕缓缓拉开。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三来一补”热潮席卷深圳,“选择深圳就是选择了市场”,吸引了无数港商蜂拥而至,投资建厂。

梁华精准捕捉到这一趋势,把握时机,在港商密集,曾隶属于大宝安的龙华镇布局餐饮领域。随着香港回归这一历史序章的开启,1997年,梁华和朋友创立了第一间旺阁渔村。在精湛厨艺与时代东风的双重加持下,旺阁渔村脱颖而出,成为深港食客心中的美食地标。两三年间便在宝安石岩开设了超过一万平方米的旺阁渔村总店,随后又在东莞、江苏等地生根开花,分店林立,品牌之树枝繁叶茂。

“当时单单石岩镇就有一千多家港资企业。”梁永申说他爸爸经常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港商的来深热潮,大量的港商带来了技术、资金,也从周边各省吸引来了饮食需求多元的劳动人口。都说“众口难调”,父亲梁华却用改良粤菜“解码”中国胃,成功“迎四方宾客”,在深圳这座多元城市站稳了脚跟。

比起灶台的炽热,24岁商科毕业的梁永申更加倾向于将这份家传的诚挚与精进,融入现代企业的经纬之中。他从英国硕士毕业后曾经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因为工作出色被派回香港挑大梁,2019年,父亲的一句“可以回来了”,将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梁永申召唤回了家。和家族饮食产业一同被传承给梁永申的,还有父亲“建设百年老店,打造成一个能够展现中国餐饮文化的粤菜品牌”的图景,这是他作为“创二代”绕不开的人生考试。

30多年前,他的父辈吃到了时代的红利,创办了品牌,实现了发展和扩张。接棒后,他也发现,眼下中国的餐饮市场巨变,环境已经和父亲创业时迥然不同。时代变迁,要传承和创新粤菜,谈何容易?

作为家族企业的二代接棒,自小耳濡目染父辈白手起家的创业之道,他深刻领悟到“父亲那一代的创业家其实没有什么理论,就是实干,见山开山、遇水辟水。”近半个世纪以来,多元成为当代粤菜的主要特征之一,站在当下的时代背景里思考,当“借古革新”,梁永申一语道出做好粤菜核心要义。伴随着梁永申成长的还有父亲那条“做人厚道,做菜地道”的金科玉律:食材必须新鲜健康严控质量,非天然调味料坚决不放,坚持只靠调味和手艺做出食物的鲜美,是做人厚道;守正创新,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迎合当地口味,做顾客爱吃的口味,是做菜地道。

危”生机”,成就逆境重生的佳话

除了不断观察和总结父辈的经验,梁永申自己也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商业嗅觉。2019年,梁永申启动了旺阁渔村升级计划,将旺阁渔村升级成新的品牌“盛宴旺阁”,追求时尚、年轻、出品创新。盛宴旺阁装潢偏向时尚轻奢风,为了满足年轻一代婚庆需求还增设了露天草坪餐饮区,作为石岩唯一的户外婚礼场所。创新网红菜陆续推出,最出圈的便是盛宴旺阁推出的,以菠萝蜜、奶黄和肉松为内馅的超大菠萝包。这个搭配听起来“离经叛道”,在新媒体营销的助力下却着实吸引了年轻人前来尝试,最终口味也经受住了食客的考验,大受欢迎。


盛宴旺阁推出的超大菠萝包。

正如佳肴需因食客的喜好而调和,餐馆的经营管理亦需顺应潮流的涌动,才能焕发新生。梁永申开始思考如何为企业画出一条漂亮而扎实的第二曲线。正当梁永申全力投入品牌重塑的关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他的蓝图蒙上了一层阴霾。顾客流量的骤减,考验着“盛宴旺阁”的生存韧性。

“那时候的想法就是‘活下去’,艰难时刻,深圳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创业者”。在这场逆境中,宝安区及时伸出援手,通过减免租金、税收优惠等一揽子扶持政策,为企业留下了喘息的空间和从头再来的生机。新的战略版图徐徐展开,他借助新媒体平台,以诚意十足的特惠活动和创意十足的新品发布模式,成就了一段逆境重生的佳话。

“在我创业过程中,父母辈给予我的最大支持,他们不会干涉我的决策和决定,同时,他们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启发和眼界。”梁永申的父亲,已经快70岁了,还是很爱“折腾”,梁永申介绍,他特别认同香港的狮子山精神,他的一生也在践行“狮子山”精神,“每天都在工作,非常拼,这些品质都值得我学习。”

90后的梁永申,既经历过从0到1开拓新业务的奋勇,也经历过三年特殊时期的锤炼。但对那些永远步履不停坚韧不拔的创业者来说,危境中往往蕴藏着机会:唯有根植于稳定的社会土壤,才能确保企业之舟稳健航行。特别是《前海规划》的推出,令包括盛宴旺阁在内的香港来深企业享受到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这里有市场、有政策,丰富的“有”,意味着财富的积累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升级后的盛宴旺阁。

柳暗花明 跨界构建深港融合图景

创业始终是在大时代下建造心中更大的图景。当他的企业“轻舟已过万重山”,梁永申洞察到深港人才互动的紧迫性——那是一幅双轨并进、互融互通的宏伟画卷,香港的科技创新企业和精英人才涌入大湾区市场,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的必然。

在梁永申事业的大本营,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从40多年前深圳首家“三来一补”企业——石岩上屋热线圈厂的落地,到如今布局形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终端产业集群,石岩已发展成为“产业大区”宝安科创实力最强劲街道之一。而香港作为国际纽带,资金、文化和技术交流活跃。深港科技合作,顺应全球创新潮流,对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以及提升两地科技产业竞争力,都是重要推动力。

携手社会各界,合力推动深港在多个维度的深入交流,为怀揣梦想的科创青年铺设一条深港融合的“双向道”。他现任石岩居深港人联谊会与石岩归国华侨联合会的秘书长,双重身份之下,不仅致力于强化粤港澳及全球华侨的联系纽带,更和几位志同道合的香港青年朋友积极筹备深港科创文化交流中心——旨在加速“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汇聚两地创新要素、催化科技成果转化、专为深港青年创新创业赋能提速的高端平台。

梁永申留意到,众多怀揣梦想的香港青年正站在深圳的门槛前,跃跃欲试却因未知的忐忑而踟蹰,对内地法律法规的陌生、对职场和创业文化的困惑……他利用深圳市宝安区人力资源局大湾区职场导师的角色,化身成一座沟通的桥梁,连接起梦想的彼岸,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成为跨过深圳河的探索者,他经常把“越了解、越深信、越深爱”挂在嘴边,梁永申用自己的双城故事,印证着深港融合的美好愿景,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从宝安到元朗不到一小时的车程让他能在宝安下班后回到家中吃上母亲做的家常菜。“这不仅仅是味蕾的满足,更象征着深港距离的消弭,情感的无缝衔接。”

“我的祖籍是顺德,在香港出生成长,事业在深圳宝安。这三个地方对我来说都很重要,更巧的是,这三个地方都在大湾区。”准确定义的话,梁永申算是个地道的大湾区人。

站在父辈肩膀上,先跨出一步的梁永申希望更多的香港人能跟上大湾区融合的步伐。亲眼见证了深港融合发展20年历史的他坚信,深港一定会不断融合出新的“美味佳肴”,粤港澳大湾区一定会成为带动国家发展的“新炉灶”。而他的炉灶也会越烧越旺,“现在很多行业在转型时,都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作抓手,我的使命就是展现粤菜文化创新和融合的魅力,让更多的人通过美食读懂我们的文化。”这是他的终极考试。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

视频编辑:陈皓晖

海报:朱信杰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江西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